資金不足的人,買預售屋比較好?
撰文者邱愛莉 跟著愛莉挑好房 2014-11-04
photos放大顯示 來源:邱愛莉攝
預售屋有許多優點,舉凡:分期付款壓力較低、有客變的彈性、
議價空間通常較大等。不過,預售屋的風險通常也比較高,
尤其是「交屋後屋況不如預期」與「資金不足,斷頭求售或違約」,
可說是買預售屋最大的兩個風險。
由於預售屋看屋時通常只有格局圖、平面圖、模型、樣品屋等可以參考,
沒有實體的房子,甚至連基地都還沒有開工,就要議價、簽約、繳款,
常常到交屋後才發現實際的房子跟想像有落差。
例如:標準的樓層高度是3米,有些建案設計2米8,
扣掉樓地板厚度(12-18公分),交屋後才發現高度太低,
如再多做個天花板(約12-15公分)就顯得壓迫感太重。
有些室內空間太小,小三房的規劃裡,其中兩個房間
連雙人床都放不下。有時看平面圖覺得棟距很 ok,
交屋後才發現其實很近,影響到通風、採光,甚至對外窗看出去
就有一根電線桿,還有變電箱。其它常見的落差還有:
建案外觀設計不討喜,和模型差很多、建材質感不佳、
車位不好停、車道太窄等,這些都是預售屋常常忽略的風險。
除了上述的「交屋後屋況不如預期」外,第二個風險影響
可能更大-「資金不足,斷頭求售或違約」。
雖然預售屋有分期付款的好處,但如果後面工程款預備不及,
收到帳單、經過建商電話催繳與存證信函催繳後,仍遲遲無法付款,
就符合了「違約」的條件。預售屋合約中,有各期分期付款的金額
與繳納期數,也有關於雙方違約的罰則。
目前法規規定,如買方付不出工程款,或因其他原因違約,
建商以已交金額為上限,最多可沒收總價的15%。也就是:
如果總價1000萬的預售屋,買方付了200萬後違約,
建商只需返回50萬,就可將預售屋的權利收回,並可重新銷售此屋。
這在資金不足,但想從事房地產投資的買方特別常見。
一般預售屋的自備款多為20%-30%,訂金、簽約、開工款加總
大多為10%-15%,其它則為工程款。有些建案甚至標榜「工程零付款」,
繳完訂、簽、開後,下次繳款可能是1年甚或1年半後。
有些以投資為出發點的買方,本來設定在下一期工程款前
完成換約出售,所以根本沒有準備後面的款項,沒想到出售不順利,
最後只好賠售出場,以避免前面繳的款項因違約而被沒收,慘遭斷頭。
對於想買預售屋的買方,該如何避免這兩個風險?
首先,除了接待中心外,一定要實地到基地現場勘查,確認一下棟距、
面向等條件符合需求,並從格局圖、平面圖上模擬交屋後的空間配置、
動線。看樣品屋時,一定要再三確認看到的是裝潢表現,還是標準配備,
更要留意哪些格局,需透過客變來增加坪效,
才不至於在交屋後發現空間不夠用。
對於建商的施工品質,除了勤作功課留意建商口碑外,
也可以去看同一家建商的其它實績建案,挑幾間屋主釋出的成屋
實地看屋,觀察建材、施工品質與公設質感。
我之前有客戶,特地去跟同一家建商蓋的其他社區的管理員聊天,
發現該社區有住戶,在交屋後不久,就跟建商有漏水等糾紛,
讓他對於本來考慮的預售屋建案打退堂鼓,
也不啻是確認建商施工品質的好參考。
至於款項的部分,簽約前一定要事先規劃好各期現金流,
如果真的碰到意外情況,導致資金周轉不靈,記得趕快調度,
或找親友支援,以釋出股份的方式,邀請親友合資,
避免因違約而被沒收款項,或被迫斷頭求售。
預售屋買賣的財務規劃風險,不可不慎。
本文獲「House 123」授權轉載,原文在此
作者簡介_邱愛莉
House123董事暨執行長,文化大學進修推廣部房地產購屋實戰講師。
本來是朝九晚五的OL,偶然發現自己對房地產的熱情,進而投入研究。
看過逾500間房子,獨創一套買屋增值模式。
2012年成立House123全方位房產平台,從買方立場出發,
教大家從看屋、挑屋、實際評估到議價。
著有《買一間會增值的房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