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4日 星期日

溫哥華投資公寓的考慮重點

Condo (公寓)本來就不是
               讓你來炒房賺錢的

日期:2014-12-27 21:50    來源:加房網    
【導讀】 2010年以來,多倫多的Condo的戶型面積越來越小,
漲價速度和House也拉開了差距,很多朋友不禁要問:
Condo還有沒有搞頭?

不同地區,不同市場
誤解1:大多地區房市漲價這麼猛,全加拿大房市肯定也這樣,
       怎麼得了!

要弄明白Condo市場,首先就要對整個地產市場有一個判斷。其實,
房地產市場的區域性特別大,可以說是一地一市。造成這些區別的
主要因素包括:

人口結構這包括人口數量的增長、收入狀況、資產水準,而這三者
          又需考慮平均水準和結構差異。比如說,現在的Echo Boomer
          一代都很,不再像父輩一樣對House情有獨鍾,
這對Condo和Townhouse是個利好。

土地供應比如,同樣在GTA,RICHMOND HILL和NORTH YORK的
土地供應就非常緊張,政府要抓緊發展Condo;而BRAMPTON
WHITBY的土地供應則要寬鬆得多。

其它制度因素比如,因為安省從2010年起實行HST/ GST合併,造成安省新房
購買者比阿伯塔省要多付8%的稅款,加劇了安省房市的
兩極分化。

另外,加拿大現行的預售(或預租)完成70%才能拿到施工貸款
金融政策,很有效地抑制了投機行為,保證了供需平衡。這樣,就促成了
大家看到的需求分化,動態平衡的市場現狀。

哪裡的Condo行業前景好
誤解2:大多地區House漲價比Condo快,因此願意做Condo業務的開發商
會越來越少,Condo的前景不好。

資料恰好顯示相反趨勢:2004年,大多地區新建住宅中,high-rise只占
1/3左右;2014年,這個數字超過了1/2

有一個單一的指標很有用:Condo居民和非Condo居民的收入差距
和房價差距,這個差距越大,Condo的市場空間就越大
——如果Condo和House、townhouse的價錢差不多,誰還願意買Condo呢?

怎麼從Condo賺錢
誤解3:既然Condo有發展前景,那麼趕緊買Condo現房或樓花。

從政府的角度看,一言以蔽之,Condo這玩意兒,就是用來解決老百姓的
居住需求的。因此政府第一要控制總價提高容積率,第二要給開發商留下
足夠的利潤,至於增值什麼的統統靠後考慮!

因此,個人直接買Condo現房和樓花,雖然初始投入金額低,但是回報率
並不高,因為很難獲得正現金流,而且投資週期太長,交房時辦房貸
也很麻煩。大家可以考慮兩個替代策略:

(1)   添點錢去買洋人區Townhouse這樣租金可能比Condo好一點,
還有一定的增值潛力。

(2)   搭開發商的便車,投資地產信託。既然開發商才是最大的獲益者,
為什麼我們不可以跟隨他們呢?


2015年1月3日 星期六

買房的考慮因素

小孩何時上學、你何時買車?
好好回答這些問題,能幫你更快買到房子

撰文者dolin66   上班族的理財大小事 2014-12-15
許多人談到購屋計畫時,重點往往擺在該如何存到自備款進而開始
規劃家庭或自己的儲蓄計畫。存到購屋的第一桶金絕對是擁有
理想窩的開門鑰匙,但更為完善的購屋時間圖表絕不僅止於如何存錢,
還應該完整的描繪出家庭成員在不同時間點的需求,以及對應的
家庭財務狀況。

許多的居住需求都會隨著時間而變化,當剛出社會準備成家立業時,
家庭成員年紀較輕,高樓層公寓可能是家庭選擇較好區段時,
可以稍微犧牲的缺點;但對於接近要退休的中年生活,過多的樓梯
絕對會造成膝蓋的嚴重負擔

所以在規劃購屋時間圖時,要把可以想到近二十年家庭成員比較重大的
改變都考慮進去,小孩多久要開始上學?甚至出國深造?
當小孩離家後,多出來的空間又可以做怎樣的規劃?
家中的長輩會不會需要交際、安養、醫療等特殊需求?
自己的年紀大了,會不會想要在家享受泡澡的快樂
或一個可以看見美景的陽台?
會不會想和另一半定期出國旅行,以排解退休後的時光?

將這些隨著時間逐漸改變的居住需求思考的越周延,在選屋時
就能更彈性的思考空間利用及與家庭的契合度,如果時間軸上的
需求彼此衝突時,以滿足時間最近的需求為優先
因為潛在需求出現的時間點越遠,需求可能改變的機會就越大。

居家需求變化的時間軸越清晰,家庭才可以根據著需求變化的大小,
規劃家庭未來可能的支出現金時間圖
何時家中會需要一筆裝潢費用將嬰兒房改為小孩寢室,再從小孩寢室
換為男主人的書房或女主人的視聽室?
何時會需要把乾濕分離的淋浴間改為檜木泡澡桶或按摩浴缸?
再把非關房子的其他重大支出如換車、小孩出國深造、預存的醫療基金
等費用一併畫入現金支出時間圖中,就能找到家庭財務比較吃緊的
幾個時點,繼而規劃如何增加收入或提早開始儲蓄相關費用。

那如果需求變化得太多怎麼辦?例如年輕時為了工作,需要居住在都會區;
但其實對於郊區晨昏耕讀的日子更為嚮往,此時購屋的時間軸
就要再加上換屋這個逗點,才能滿足人生不同階段,
對於房子需求的巨大調整。

如果再把房價偏高這個因素加進來,或許當購屋的現金支出計畫圖
過於緊迫時,運用租屋這個相較於買屋支出更為低廉的替代方案,
除了可以用較少的支出換得較大的需求滿足外,更可以累積家庭
將來的購屋自住的基金,等到需求轉變時,開心地用可以負擔的價格,
買進自己的愛屋。

一家人在共同描繪居住需求時間圖時,那種凝聚感與彼此溝通的親密感,
則會是這項購屋家庭功課中,另一項屬於心靈上的收穫。
或許計畫有時趕不上變化,但沒有計畫只會家庭應對變化時,
更加艱鉅與辛苦。

本文獲「dolin66的財經討論版」授權轉載,原文在此
作者簡介_dolin66
民國66年出生,畢業於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畢業迄今
均從事房屋建築管理工作,曾完整參與上億元之集合住宅興建作業;
更於房價高檔盤旋時賣屋,獲利達數倍以上,是一個從蓋房、買房、
賣房到租房皆有完整經歷的房地產工作者。同時也是個賺取被動收入
的投資者,著有「預售屋全攻略」一書。


自住的房子怎麼買

「我要自住,該買怎樣的房子?」
      - 跟著這2個條件挑,準沒錯!
 撰文者邱愛莉   跟著愛莉挑好房 2014-11-21
自從開始接觸房地產以來,許多要結婚、買房子自住的朋友也開始
會詢問我的意見。除了被問「現在到底可不可以買房子?」外,
第二個最常被問的應該就是:「房子好貴喔!我要買什麼樣的房子?」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討論一下自住買房的兩大條件。

要買一間自住的房子,需要考慮什麼呢?
每每當我在課堂上問這個問題,同學們就會開始回答:生活機能、
交通、格局、採光、通風、學區、公園、醫院、地段、建材…所有答案,
總歸一句,就是「爽」,是吧?買一間自住的房子,總是要自己和
家人喜歡,符合需求條件。

可是,就算所有條件都符合需求,好不容易用攅到的錢買下了喜歡的房子,
隔了五年之後想要換屋,差不多時間買房的朋友們的房子都漲價了,
自己的房子不僅沒有漲,反而還跌價了,這時候大概也不會太開心吧!
所以,要符合「爽」的要求,除了符合「需求條件」外,
還要具備「增值潛力」。

符合「爽」的條件的房子很多。例如:台北市中心的帝寶,住起來
一定很爽,某方面來說,它的稀有性也的確符合增值潛力的要求,
問題是我買不起!就算借錢、集資加貸款,真的讓我買到了,
我住不到幾個月就繳不出貸款,等著房子被法拍了。
所以,自住除了符合「爽」的條件外,第二個條件就是要「買得起」。
除了準備「頭期款」和「裝修預算」外,每個月要支付的「貸款」
也要考量在內。這兩個翹翹板平衡的時候,就是適合自住的房子。

由於這兩個條件,所以買房子時,除了考量地域性,我非常重視C/P值
和增值潛力。例如:有朋友目前和家人一起住在基隆,想搬出來住,
我就會建議他參考汐止。一來是距離基隆的家人很近,二來是汐止有
台鐵捷運化正在進行,未來還有民生汐止線等待進行
(視政府財政預算而定),距離建設雲集的南港又很近,
單價只有南港的將近1/3。

只要看的房子的格局、屋齡、採光等條件ok,價格又符合市場均價
和銀行估價的行情,就是一個可以兼顧「爽」+「買得起」的選擇。

當然,買房自住有地域性,所以上述的案例只是舉例。
在高房價的年代,為了兼顧這兩個條件,需要同時考慮「地段」、
「時間」和「利息」。在期待房價修正的這段時期,不妨將自己的
看房範圍再擴大一些,同時評估機能、房價和增值潛力,
也許你會看到其它適合的選擇!

本文獲「House 123」授權轉載,原文在此
作者簡介_邱愛莉
House123董事暨執行長,文化大學進修推廣部房地產購屋實戰講師。
本來是朝九晚五的OL,偶然發現自己對房地產的熱情,
進而投入研究。看過逾500間房子,獨創一套買屋增值模式。
2012年成立House123全方位房產平台,從買方立場出發,
教大家從看屋、挑屋、實際評估到議價。

著有《買一間會增值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