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5日 星期四

2013年以後買房的人好慘

夫妻深信「存房」勝「存股」,4年虧千萬!























MR JAMIE 財富線上
http://wealth.businessweekly.com.tw/GArticle.aspx?id=ARTL000089455&t=19700101080000
撰文者:Jui Tung 2017.05.24
一個朋友跟我懺悔,抱怨他老婆當年一直不斷地要他付訂金買新房子,
結果他們夫妻倆過去八年工作薪水白幹了

本來我之前在2005年推薦他買北市「天龍國」中山區的舊公寓,
結果剛好建商都更重建,房價賺了不少,兩人曾經嘗到甜頭,
以為是暴利就陸續買

但這四年來房地產卻虧損掉上千萬,根據實價登錄,
目前帳面上的倒賠了不少!

他本身是工程師,老婆是有公務員資格的學校教師,並且後悔當初
沒聽我的話,把投資的房地產高檔賣掉改投資股市!

但他老婆仍舊到處看預售屋下訂,還說未來交通利多一定可以
大賺一筆,而且買的地段都是還沒生活機能到位的重劃區,
結果當然目前都是嚴重套牢!

記得四年前2013年時我還曾經苦口婆心提醒風險,他老婆跟他講
「聽某嘴,大富貴」結果,現在夫妻加起來年薪兩百多萬,居然
每月繳貸款十幾萬,租金行情也不夠利息,房產稅更是一直調高,
現在軍公教面臨年金改革福利縮減,更怕萬一升息更吃不消。

其實買0050成份股,這些上市藍籌股代表台灣大部分最有競爭力的
產業龍頭這幾年以來,ETF報酬率連同配息超過四成,但投資的房市
跌了兩成,頭期款也是已經賠掉超過五成,一來一往差很多!

我不是鼓勵大家在萬點這個節骨眼去買台股投資,但未來有機會在
十年線以下買進的報酬率絕對是可以打敗通膨跟定存利率。

雖然很多年輕人說低薪環境的生活困苦買不起股票,更買不起房子,
但不做投資,就永遠跟中產階層以上的生活脫離,因為資本主義經濟
本來就是只會讓貧富差距拉大。

當然有本事出國賺取高薪是更好,尤其是不要留在中南部鄉下
被一些苛刻的慣老闆糟蹋,老是壓榨勞力卻不願與基層分享公司成長
獲利表現的財富?

他們過去五年辛苦存青埔,林口,新莊,板橋,中和交界,淡海,
五間房子套在高點機場捷運通車利多能帶動房價上漲的希望
已經落空,更別期待,環狀捷運及淡海輕軌了!

只能咬緊牙根,能撐就撐,等待未來經濟成長帶動物價通膨及
人口紅利可以解套,不然也就先停損一間,有好價格就賣,盡量保留
未來有發展性的,汰弱換強,少虧為贏!

由歷史來看,歷經1990年長達13年的房市不景氣所致,房市從2003年
第三季開始上漲,期間雖遇到2008年金融風暴影響稍有下滑,但透過
政府大幅調降遺贈稅及國際量化寬鬆等政策影響,促使房市持續上漲,
景氣持續12年之久,至2013年才逐漸反轉。
不看基本面去買房的人,2013年後入場的人,預計這波損失極為慘重!

回顧過去,1973~1974、1979~1980、1987~1989三次景氣高峰
只維持2~3年,而70及80年代不景氣為7年,主要是寬鬆貨幣及低利率
造成投資風潮所致。

由房市景氣循環趨勢來看,過去房市「擴張期短,收縮期長」,
但這波擴張期大幅拉長後,未來收縮期將如何演變,值得觀察。

購屋決策必須自己判斷,自己口袋的錢,成敗自己負責,並非宣導
不要買房。只能盡量收集資訊與分析總經環境,提供更深入的觀點參考,
更有利於正確的判斷,在購屋前不妨多參考不同專家的意見,
作為決策參考。

2017年房市最可能的發展是持續緩慢下滑。下滑的力道可能隨著
不景氣的蔓延而逐漸增加,也可能因為投資客的持有成本(房地稅)
及資金周轉成本(利率)將增加,而加深不景氣力道。

雖然房子本來就不該是拿來炒作,當初希望靠投資不動產賺暴利的心態
結果是肥了建商,旁人也不能幸災樂禍,更該思索找機會及記取別人教訓,
逢低布局在對的時間點買到自己喜歡地段及格局的房子!

目前房價跟四年前比起來的賣方市場是天天都便宜,至於已經在三年前
買房卻買最高點的朋友也不用灰心,夫妻為了投資問題爭執也沒意義,
只能自我安慰早買早享受,給家人一個安心的窩勝於無價,自用就
沒有價格買貴的問題,趕快努力賺錢養家才是真的!

其實我不是要大家別買房,而是要挑好地段,尤其寧願選擇市中心好地段
舊公寓,也別去挑鳥語花香的偏遠郊區新房,當然如果有能力可以買進
頂級豪宅,對人生目標是成就非凡的象徵意義,又是另一個境界了!

本文獲JuiTung授權轉載,原文在此
https://www.facebook.com/options5168/posts/10210569542488127


2017年2月23日 星期四

外資來了台灣房地產有望復甦?

別傻了!台灣房地產已是沒人收的「世界爛攤」




 MR JAMIE 上班族的理財大小事 撰文者dolin66 2017.02.23 瀏覽數:772
http://wealth.businessweekly.com.tw/GArticle.aspx?id=ARTL000082864&t=19700101080000 去年年底,行政院院長林全公開宣示,政府將暫緩特定地區及名下擁有
一戶以上房屋的房貸成數控管等「打房」措施,但同時也表示不考慮
調降房屋的交易及持有成本,加上近來川普批評日、中、德等國放任
貨幣貶值,導致美元匯率趨貶,熱錢開始回流亞太地區,已有專家將
上述兩因子結合,認為臺灣房地產有機會迎來復甦的曙光。

關於熱錢的問題,我個人持保留看法,因為目前公布的川普財經政策,
減稅、擴張基礎建設及國防支出、吸引資金回流美國等,長期而言均將
導致美國通膨上升、繼而拉升美元匯率,再加上葉倫若真如最近在
國會中的發言,欲提早開啟貨幣政策的升息循環,就等於美國財政及
貨幣政策均促美元匯率持續強勢。

也因為川普多次以列名匯率操控,威脅對美貿易逆差國家,致使中央銀行
過去那隻掌控尾盤的手,在4月美財政部公布貿易夥伴報告前,應該也不會
有太大的動作。綜上所述,美元目前的走貶,很有可能只是短暫漲多,
以及其他各國放手不干預匯率的短期現象。

再者,以熱錢的角度來看,房地產市場的變現時間太長,絕非適合暫時
停駐的標的,更難保這些隨著匯率起伏四處流竄的熱錢,不會隨著美元
走強趨勢再度出現後流出台灣,流進來的錢不是重點,能把多少錢留在
臺灣才是關鍵,但我真的懷疑,這些熱錢會願意停留在價格已經世界貴的
臺灣房地產上嗎?
 
政府政策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力大小,端視該政策有無直接影響房地產
的成本,所以像房地合一、地價稅及房屋稅等稅制變革,因為會對房地產
交易或持有成本產生直接影響,然而林全院長口中暫停的打房政策,多半
是限制特定區域貸款成數及購屋戶數等,對於交易及持有成本的影響有限,
各位讀者只要想想,當央行在房市最熱時祭出這些管制措施,真的有成功
壓低房價嗎?既然這些打房的措施在推出時就沒什麼效用,又怎麼能期待
停止這些政策,能帶給房地產市場怎樣的激勵效果?

105年臺灣房屋移轉棟數再創新低,反映買賣雙方在價格上仍存極大歧見,
以目前人口減少、空屋過多、跌價預期心理成形的種種客觀條件來看,
賣方往買方價格靠攏的機會較高,這些條件都不是政府一句「我不打房」
就能解決

若再加上美元未來可能的長期強勢,全球資金往美國集中的態勢明顯,
供給端與其寄望藉由宣傳等方式拉抬買氣衝高銷售量,或繼續期待不同
名字的外資成為接棒的救世主,還不如認真思考如何回應消費者想要
有感降價的渴望畢竟對於供給端而言,一日不將手上的房產轉換成
財報表上的營收,就必須負擔一日的持有成本,越早願意讓利降價的
廠商,將有越高的比例成為不景氣房地產市場中的贏家。

作者簡介_dolin66
民國66年出生,畢業於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畢業迄今均從事
房屋建築管理工作,曾完整參與上億元之集合住宅興建作業;更於房價
高檔盤旋時賣屋,獲利達數倍以上,是一個從蓋房、買房、賣房到租房
皆有完整經歷的房地產工作者。同時也是個賺取被動收入的投資者,
著有「房市泡沫來了!我該逃命,還是逢低搶進?」及
「預售屋全攻略」一書。


2017年2月20日 星期一

30歲小資族和45歲上班族,到底是租屋好還是買房好?

 上班族的理財大小事 撰文者dolin66 2017.02.20
最近網路上出現了許多對於租屋與買屋優勝劣敗的討論,大體來說,
目前租屋的優勢在於租金遠較房貸為低,要嘛可以省下一筆不小的支出,
要嘛就可以利用等同房貸的價格,住進到更精華區段的位置

另外租屋也擁有較大換屋的彈性,更可以讓租屋者應對如換工作等
突如其來的需求改變。買屋的優點則在於提供擁有者一個穩定的環境,
以及不會面臨老年時無屋可住的窘境。

每個人生中的選擇,一定都會有其優點,以及必須付出的機會成本,
所以關於租屋與買屋該怎麼選的問題,不可能出現一個誰都適合的
最佳解,不過我倒是建議有這樣問題的朋友,
把時間軸放長來思考這個問題。

舉例來說,假設一位30歲的單身朋友,剛在社會上工作3~4年,
小有存款也想繼續在工作領域力爭上游,也規劃在未來2~3年
想要跟另一半結婚,這樣的人生階段,經濟上會有進修、社交、
投資等需求

也常會因加班、建立人際關係、旅行等因素分掉時間,因此實際待在家
的時間不會太久,再加上年輕人在租屋市場的價格優勢,或許租賃一間
小坪數,靠近工作地點的房屋,甚至直接申請公司的單身宿舍
或與家人同住等方法,儘量以最少的通勤時間及房租、交通等費用,
解決自己的居住問題,然後把珍貴的時間和金錢資源,用在投資自己
的專業,經營自己的感情,以及替未來作儲蓄,應該是比較可以
採行的通案模式。
 
如果是一位即將邁入45歲的中年人,若以臺灣平均壽命80歲為基準,
在已經擁有了一份穩定的工作與家庭的前提下,如何幫自己與家人
規劃一個安全、舒適的下半輩子,以及從職場退休後的生活,應該是
人生中最重要的目標

我會建議處在這個人生階段的朋友,該重新盤點一下自己跟家庭
對於居住上的需求,這個需求必須橫跨20年以上的時間,此時醫療資源、
市場採買等機能重要性可能大於通勤便利性...等,居住空間大小
亦將隨著小孩成年獨立而降低,健康問題也會放大對電梯設備的依賴

隨著居家時間的大幅上升,也到了該為自己下半場人生,尋覓一個穩定
居所的時間,此時可能最好的居住策略,就是先依循自己的經濟能力,
設下可以負擔的購屋總價天花板,然後在這個原則下,尋找最契合
自己居住需求的房子。

因為購屋將是個影響深遠的事件,所以在下決定前,請務必審慎思考
每個可以想到的環節,上述的案例不見得適合每一個人,但把時間軸拉長
來思考居住選擇卻是必要的過程,畢竟一旦簽字購屋後,想要再更換
居住環境要嘛曠日廢時,要嘛可能會有財產上的折損,在決定前
多花些時間來思考與準備,遠好過未來花更多精力在善後!

作者簡介_dolin66
民國66年出生,畢業於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畢業迄今
均從事房屋建築管理工作,曾完整參與上億元之集合住宅興建作業;
更於房價高檔盤旋時賣屋,獲利達數倍以上,是一個從蓋房、買房、
賣房到租房皆有完整經歷的房地產工作者。同時也是個賺取被動收入
的投資者,著有「房市泡沫來了!我該逃命,還是逢低搶進?」及
「預售屋全攻略」一書。






佛法東來(一)正法眼藏 涅槃妙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