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6日 星期一

雜物總是收不完?15分鐘搞定「居家8大空間」 收納

雜物總是收不完?
15分鐘搞定「居家8大空間」收納
講到收納就頭痛,居家維持整潔好困難,有時候打掃沒多久,
過幾天又一團亂,日子久了越來越懶惰,看到角落還有地方先堆著,
過年再來一次收,這就是維持整齊最大通病
等大掃除花兩三天持續整理,身體腰酸背痛,
其實先依照空間需求調整方式,簡單3關鍵,省時不麻煩,
分別包括「按需求挑選櫃體」、「利用收納籃增加機能」、
「彈性擴充區域」,養成東西隨時歸位習慣,每星期花個 15 分鐘,
輕鬆整理尤其現代人居住坪數小,學會如何擺技巧更重要,
想創造舒適乾淨生活?以下提供針對8大空間收納歸類方式,
掌握基本原則,收拾居家也能很容易!

No.1「客廳」加設分隔收納盒與開放層板
客廳是全家重心,坪數占比最大,東西物品相對多,
如何整潔放在朋友、客人經常來訪區域,關鍵為善用隱藏和展示
雙方面進行。務必注意相同物品集中收納,電視櫃與側邊櫃裡頭
可添購分隔收納盒,把生活物品全部隱藏,包括遙控器、電池等,
另外透過開放式層架,展示設計收藏品、書本、DVD 等,
創造視覺美感並展現屋主生活品味。
 
No.2「廚房」善用五金配件儲物
每天都需烹煮食物的場域,廚房受限東西特別多,如鍋碗瓢盆、
餐具用品、調味醬料等,購買櫥櫃請結合櫃體內五金機能設計,
下拉式櫥櫃、抽屜拉籃、鍋具專用收納架等,做好區隔分類,
以堆疊俄羅斯娃娃方式,大小整齊重疊,節省空間
如果怕刮傷,中間加塊布避免碰撞,同時添購收納盒,
瓶罐放在其中,看外觀就知道內容物。
牆壁也是小幫手,加置橫桿、掛鉤、釘子、磁性刀架等配件,
省去烹煮時刻撈抽屜半天找不到東西。
 
No.3「餐廳」選擇耐重穩固層架
有些廚房電器沒地方塞,往往會移至餐廳區域,架設櫃子、
層架都要考慮其耐重度,想參考系統家具外其他選擇,
建議選擇鍍洛架或電器櫃,後方預留電線使用位置,
通常這裡也會擺零食、備品、各種調味料等,考量方便性,
儘量挑透明容器收納盒,有效安排放置又同時一目瞭然,
隨時檢查食品狀態。
 
No.4「浴室」壁面角落增加收納空間
浴室最要隱藏生活感,打造清爽舒適印象,但通常坪數狹窄,
堆放沐浴雜物,儘量利用基本主體延伸收納區域,像洗手台下方、
馬桶上方、轉角壁面等畸零空間,要記得分類,
毛巾、衛生紙往上發展,沐浴用品置於靠近地面區域,
但保持離地距離,避免直接接觸潮濕水氣,再安裝儲物鏡箱,
善用浴鏡內部,增加隱藏位置。 
No.5「臥室」搭配易取收納盒
衣服總太多櫃子收不完?要改正錯誤觀念,其實是沒有好好收納,
才會每次急著上班都覺得沒衣服穿,想節省時間
裝潢階段搭配系統家具,內裝一次搞定省麻煩,
但租屋族建議選擇方便拆解鍍鉻、松木衣架櫃,之後還能靈活調配,
運用布衣櫥套、易取收納盒、掛衣桿、整理箱等,
換季衣物、帽子配件往上移,使用頻率越高擺在黃金視線中央,
下方 70 公分高度,安排較重牛仔褲、群等,依照衣服長度
或顏色分隔,下次找衣服更方便。

 
No.6「書房」增加可移動邊櫃
在家工作比率越來越高,書房不僅設計好看,更著重效率統整,
書桌亂糟糟讓人缺乏專註力,首先桌面維持乾淨整齊,
只擺必要物品,透過資料夾、收納盒等放置,抽屜內
也能如法炮製,將筆、剪刀等雜物藏起來,另外書籍、雜誌
會隨著生活逐漸增加,選擇大型書櫃搭配活動式邊櫃,
看需求量找尺寸,而安裝輪子的邊櫃好拿好移動,
配合房間彈性變化,解決書房太小問題。
 
No.7「兒童房」選用多彩門板當裝飾
畢竟是孩子房間,主要方便小孩整理,挑選適合身高、
好拿方便開放櫃,訓練自己收納玩具、書本,從小養成習慣,
收在伸手可及地方,利用多種色系、圖案收納箱或櫃面門板,
像貓頭鷹、狗兒、貓咪花樣,除造型可愛色彩繽紛,
看櫃子外觀知道裡頭有什麼,收納過程來段童話小故事,
享受充滿歡樂整理時間。還有角落區域加裝懸掛收納籃、提籃,
充分善用櫃體側面位置,想在客廳玩玩具時,提著就走超方便。
 
No.8「走廊」收納與風格混搭的實驗場
走廊是回到家的第一個空間,也是迎接你回家的第一個方式,
但是大部份人家的走廊都被鞋櫃給塞滿了。在走廊放鞋櫃
的確是實用方便,不過如果你能多給走廊新的功能,
讓它成為回到家的第一個風景,讓親友來訪時一進門
就稱讚你的品味,相信能為你家的設計風格加分不少。
最簡單的方式可先將家具上顏色,像是同樣的收納層架,
粉刷上不同的顏色後,再與不同的牆面搭配,立刻能變化出
數十種空間氣氛。正在裝潢的屋主們,如果你想幫家裡加點風格,
又怕客廳、臥室等主要空間會看膩,不妨先從走廊試試吧~
 把自己家的走廊升級成私人藝廊。














作者簡介_DECOmyplace
DECOmyplace 是一個全球居家生活社群,
參觀世界各地熱情屋主的家,追求更舒適的居家生活!


2014年10月5日 星期日

一條路頭尾房價差很大! 行情打聽少25%

明明同一條路頭尾房價差很大!
行情這樣打聽,房價立刻少25%
撰文者邱愛莉   跟著愛莉挑好房 2014-10-03

大家剛開始看屋,一定很容易對行情感到疑惑,
尤其是開始查詢實價登錄後,會發現明明都在同一個生活圈,
相似的屋齡和樓層,為什麼有成交每坪30萬的,也有成交每坪35萬的?
這是因為成交行情,其實是一個價格區間,
從來就不是一個固定的價格,只是我們可以從中計算「均價」
(建物每坪的平均單價)。就算在同一個生活圈,不同的路段、
不同的巷弄就是會有不同的行情,所以在分析行情時
一定要特別細心才行。

對於剛開始看房子的朋友,我個人認為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搗黃龍-
實際走訪仲介門市,表明你剛開始在找這一帶的房子,對行情還不熟,
問他們有沒有地圖,可否跟你說明一下這附近的區域行情。
如果你遇到的仲介夠專業,就會將區域分成許多小區域,
針對不同的小區域分別分析行情給你聽。

以我熟悉的台北市內湖東湖為例,東湖可以簡單分為以下幾個區域,
每一小區的行情都有很大的差異:
葫洲捷運站附近的內湖二期重劃區(成功路五段和康寧路三段路口東北側)、
明湖國小、明湖國中一帶(康寧路三段)、東湖路一帶
(東湖路上的門牌號碼越小的,表示越靠近康寧路三段,行情越高。
如果是巷弄裡的房子,則和巷弄位置與巷弄寬窄有關)、
康樂街(康樂街85巷前,較接近東湖國小,行情比較高;
康樂街85巷後,較靠近東湖國中,因為離東湖捷運站比較遠,
行情略低一些)、五分街、安康路(菜市場街,離東湖捷運站很近,
但因為菜市場的環境比較亂,白天早市較為喧囂吵雜,
行情則依是否位於市場裡面而異)。

熟悉每個路段的行情有個好處,一樣都是東湖捷運站附近,
如果仲介今天通知我有間在東湖路頭的公寓,屋主急售,每坪只要35萬就賣,
我一定馬上去看,如看過OK我馬上就用每坪32萬下斡旋,慢慢加到35萬。
反之,如果那間公寓是在康樂街頭,我可能會談到30萬、
甚至28萬以下才會考慮買,價格馬上差25%。

仲介可能告訴我,東湖捷運站附近的平均行情是40萬,
這一間只要35萬,很便宜…他說的平均行情40萬可能是對的,
可是那是捷運站附近街廓漂亮路段的成交價,
和狹小巷弄間的物件行情可是差很多喔!
如果不是對區域行情有全盤的認識,我一定不敢這麼快做決定,
也容易被仲介誤導。

除了說明你詢問的小區域之外,仲介可能還會跟你分析大區域的區域行情。
經過仲介的介紹,我將內湖分為以下幾區:
正內湖(捷運西湖站、港墘站、文德站、內湖站、大湖公園站)、
東湖(捷運葫洲站、東湖站)、內科園區(瑞光路一帶,目前無捷運站)、
內湖四期重劃區(民權東路六段一帶)、內湖五期重劃區(行善路一帶)。
光每一區又可以針對不同的路段分析不同的區域行情。

如果你有興趣,就可以針對每一區找3~4位仲介,請他們用地圖分析給你聽,
聽完十幾個仲介分析完再將資料整合一下,你也變成超級「內湖通」了!

除了利用地圖針對路段來做區域行情分析之外,如果你看的房子
是較新的重劃區,大部份的社區都有建案名字。
由於每個社區的特色不同,公設設計(有的社區有游泳池、健身房、
閱覽室,有的社區雖然公設比亦近30%,但是公共設施卻很少)、
屋齡、建材、管理等也都各有特色,所以行情各有不同。

如果你喜歡重劃區的房子,一樣可以善用仲介提供的地圖,
地圖上上通常會標明每一個社區的位置,再上網google看一下
每個建案的屋齡、公設比、公共設施、戶數等,也可以針對每個社區
挑1~2間待售的物件約看,篩選完之後大約只會剩下幾個社區
符合你喜歡的條件,當這些社區有釋出物件時,
你就可以好好考慮是否要購入。

每當我研究一個新區域時,總是會用這樣的方法土法煉鋼一次。
我會花個周末挑10幾個物件看,回來再上網查行情、做功課,
尤其現在又有實價登錄可以查詢,非常方便,
然後再挑其他的物件繼續看。

以台北市的南港經貿園區重劃區為例,我可以比照仲介提供的地圖,
並google所有社區的地址、屋齡、建商、坪數、公設比、戶數等
整理成一張表,再從中挑選符合我坪數需求的所有社區看一輪。

就連研究台中七期重劃區、高雄美術館特區,我也比照這樣的方式做一次。
你問我:「這樣不是很花時間嗎?」是阿!是很花時間,可是,
一間房子少則數百萬,高則數千萬,不值得我們花這些時間嗎?

至於資料要怎麼取得,基本上當你有了清楚標示的地圖,
多跟幾個仲介聊天,加上google大師的幫忙,一定都找的到。
許多直營和加盟仲介都不乏專業又用心的經紀人,由於仲介深耕當地區域,
對於路段行情相當熟悉,請教他們也是一個很好的方式,
又可以培養你跟房仲成為好朋友,一舉兩得!

當你對區域行情有更完整的認識,有便宜的好物件出現時,
你會更有信心,適時掌握機會!

本文獲「House 123」授權轉載,原文在此

作者簡介_邱愛莉
House123董事暨執行長,文化大學進修推廣部房地產購屋實戰講師。
本來是朝九晚五的OL,偶然發現自己對房地產的熱情,進而投入研究。
看過逾500間房子,獨創一套買屋增值模式。
2012年成立House123全方位房產平台,從買方立場出發,
教大家從看屋、挑屋、實際評估到議價。
著有《買一間會增值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