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6日 星期日

馬桶跟浴缸分開
















上圖:浴室做雙入口的設計,可讓客廳與臥室都方便使用。集集設計提供
三口之家馬桶跟浴缸一定要分開!
撰文者姥姥   一桌四椅的生活瀏覽數:2014-01-26
浴室時,姥姥個人的看法是,盡量把各設備獨立化。
洗臉枱、馬桶、浴缸、淋浴間這四部分都可以獨立出口,
這樣就不會有某人洗澡時無法上廁所的問題,或是大人在馬桶上讀金庸時,
小孩仍可以在洗臉枱刷牙洗臉,不必像小丸子一樣,肚子都痛死了
還得花力氣在外頭哭喊爸爸快出來。
 
以下我再針對浴室設計提點看法。

乾濕分離:
這也是浴室設計的趨勢。一般濕區就是指浴缸,乾區是洗臉枱
與馬桶配置一起,我覺得洗臉枱與馬桶,能中間有隔間,
或兩者皆獨立設置會更好。但請真的做到乾濕分離喔!
一般人有個迷思,以為浴缸上架個淋浴拉門就叫乾濕分離,
浴缸旁仍是馬桶,實際上這不算是乾濕分離,因為洗完澡後,
人體是濕的,走到哪水就滴到哪,馬桶區就會變濕的了。
一旦地板濕了就容易髒污,馬桶底下速利康也容易發霉變黃,
這乾區就還是得刷洗地板。

真正的乾濕分離設計,是馬桶自己獨立一間,地板就真的不會沾到水。
或許偶爾小朋友尿尿時,沒瞄準好會滴落幾滴,但平常大部分時間是乾的。
清潔方式就與客廳廚房的磁磚地板一樣,用掃的加拖地就可清乾淨,
而不必刷洗浴室,在清潔上省力許多。

動線:
動線上傳統是一個出入口,但現在很流行雙出入口的做法。
好處是即使只有一個衛浴,但只要位置處於格局中央,客廳、臥室、廚房、
主臥室等都可在最近距離就到達浴室,缺點就是上廁所時要關兩扇門,
有時一急起來會忘了關其中一扇。若都是家人就還好,但有時是客人的話,
就有點小尷尬。

馬桶:
3人以下家庭,馬桶設一個即可(最好是獨立一空間放置)。
但像姥姥家就是3人,有時還是會搶馬桶,所以若有預算,
還是設兩個為佳。但不需再規劃一個全套浴室,這樣多出來的空間,
可以留給儲藏室或給臥室。

另外,馬桶的位置要盡量遠離客餐廳等公領域,這樣較聽不到沖水的聲音,
不但顧全隱私,也減少臭氣回流到公領域。

若想清潔上更省力,建議選壁掛馬桶。坐式馬桶底下與地板銜接處,
是用速利康收邊,若是未乾濕分離的浴室,速利康易變色發霉也易卡污,
比較不好清理。但有人會覺得壁掛馬桶太貴,要多花1萬多元,
姥姥又要老話重提,只要不做天花板、不做裝飾牆,這筆錢就有了。
但記得要在壁面水箱處留維修孔,以免日後有問題時不好處理。

洗臉枱:
越來越多設計案是將洗臉枱獨立出浴室。選面盆時要注意不要太淺,
否則水很容易濺出,會弄得地濕濕的。洗手枱一個就好。
但若家裡人口眾多,又有空間的話,可做兩個。早上小孩急著上學,
大人又急著上班時,兩個就很好用。另建議洗手枱要近餐廳。
因為若與小孩在客廳玩,吃飯前可就近洗手。

來看兩個日本房地產建案的平面圖:

左:平面圖1,右:平面圖2
日本在設計浴室格局時,大多是各個設備各自獨立,馬桶、浴缸、
洗臉枱等都分開來,且有獨立出口,這樣就算有人在洗澡,
馬桶與洗臉枱都可使用。日本人看來也是比較愛浴缸,
大部分我查到的格局都是只有浴缸,沒有淋浴間。
這個案子約20多坪,浴室只有一套,位於格局中間處。
洗手枱也近餐廳。馬桶遠離客廳。(平面圖1

這個也是浴室在格局中間處,較不同的是,馬桶分邊放,
但洗手枱就跟著移位了。日本的格局設計中,牆壁常常是跟著設備走,
會拗折,而不是直線。像此案的洗手枱是凹進去,隔壁房同處就做櫃子,
馬桶也是如此。台灣較少看到這樣的設計,多半仍是直線的線,
這點也供大家參考。(平面圖2

原文請見
作者簡介_姥姥
專寫裝潢吐槽文,從建材到家具,從風格到價格。曾任報社家居組組長,
出過書「這樣裝潢不後悔」與「這樣裝潢省大錢」。
希望能協助大家完成個人小革命,有個貼近自己原型的棲身之所。
臉書:「姥姥,一桌四椅」。https://www.facebook.com/1table4chair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