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0日 星期一

30歲小資族和45歲上班族,到底是租屋好還是買房好?

 上班族的理財大小事 撰文者dolin66 2017.02.20
最近網路上出現了許多對於租屋與買屋優勝劣敗的討論,大體來說,
目前租屋的優勢在於租金遠較房貸為低,要嘛可以省下一筆不小的支出,
要嘛就可以利用等同房貸的價格,住進到更精華區段的位置

另外租屋也擁有較大換屋的彈性,更可以讓租屋者應對如換工作等
突如其來的需求改變。買屋的優點則在於提供擁有者一個穩定的環境,
以及不會面臨老年時無屋可住的窘境。

每個人生中的選擇,一定都會有其優點,以及必須付出的機會成本,
所以關於租屋與買屋該怎麼選的問題,不可能出現一個誰都適合的
最佳解,不過我倒是建議有這樣問題的朋友,
把時間軸放長來思考這個問題。

舉例來說,假設一位30歲的單身朋友,剛在社會上工作3~4年,
小有存款也想繼續在工作領域力爭上游,也規劃在未來2~3年
想要跟另一半結婚,這樣的人生階段,經濟上會有進修、社交、
投資等需求

也常會因加班、建立人際關係、旅行等因素分掉時間,因此實際待在家
的時間不會太久,再加上年輕人在租屋市場的價格優勢,或許租賃一間
小坪數,靠近工作地點的房屋,甚至直接申請公司的單身宿舍
或與家人同住等方法,儘量以最少的通勤時間及房租、交通等費用,
解決自己的居住問題,然後把珍貴的時間和金錢資源,用在投資自己
的專業,經營自己的感情,以及替未來作儲蓄,應該是比較可以
採行的通案模式。
 
如果是一位即將邁入45歲的中年人,若以臺灣平均壽命80歲為基準,
在已經擁有了一份穩定的工作與家庭的前提下,如何幫自己與家人
規劃一個安全、舒適的下半輩子,以及從職場退休後的生活,應該是
人生中最重要的目標

我會建議處在這個人生階段的朋友,該重新盤點一下自己跟家庭
對於居住上的需求,這個需求必須橫跨20年以上的時間,此時醫療資源、
市場採買等機能重要性可能大於通勤便利性...等,居住空間大小
亦將隨著小孩成年獨立而降低,健康問題也會放大對電梯設備的依賴

隨著居家時間的大幅上升,也到了該為自己下半場人生,尋覓一個穩定
居所的時間,此時可能最好的居住策略,就是先依循自己的經濟能力,
設下可以負擔的購屋總價天花板,然後在這個原則下,尋找最契合
自己居住需求的房子。

因為購屋將是個影響深遠的事件,所以在下決定前,請務必審慎思考
每個可以想到的環節,上述的案例不見得適合每一個人,但把時間軸拉長
來思考居住選擇卻是必要的過程,畢竟一旦簽字購屋後,想要再更換
居住環境要嘛曠日廢時,要嘛可能會有財產上的折損,在決定前
多花些時間來思考與準備,遠好過未來花更多精力在善後!

作者簡介_dolin66
民國66年出生,畢業於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畢業迄今
均從事房屋建築管理工作,曾完整參與上億元之集合住宅興建作業;
更於房價高檔盤旋時賣屋,獲利達數倍以上,是一個從蓋房、買房、
賣房到租房皆有完整經歷的房地產工作者。同時也是個賺取被動收入
的投資者,著有「房市泡沫來了!我該逃命,還是逢低搶進?」及
「預售屋全攻略」一書。






沒有留言: